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哥本哈根纪行:自行车与知快守慢

         □  郑良中      从哥本哈根回武汉这几天,穿梭于因江而隔的汉口与武昌之间,人多车乱气温日日高,你争我吵打桩机轰鸣。慢一点可不可以?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?

即将出版的《新周刊》封面“急之国”出色地表达了这一隐忧,它的意图就是找寻慢生活。在以“数字”和“速度”为衡量指标的今天,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。      “慢生活家”卡尔·霍诺说,“慢生活”不是支持懒惰,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,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,是一种生活态度,是一种积极奋斗,是对人生高度自信。

脚下城市的急躁之痛

我所在的广埠屯电子一条街,每天上下班总要经历的“混合交通”,很能代表武汉人的复杂情绪。偶尔从21楼的办公室俯瞰下面的场景,心头和嘴边总是声声叹息。

这里,地铁2号线站点加班在建,小轿车抓住空隙穿行,公交车疯狂大摆尾,摩托乱穿电动车快跑,堆满电子产品的手推车进进出出,小摊贩挥几把汗水喧嚣叫卖,以及川流不息各色面孔的行人。自行车呢?越来越多的汽车和为之加宽的道路,将自行车逼到了越来越窄的人行道上。

这里是体会不到那种舒适的慢的,他们脸上大都写着焦虑,手头和脚下注释着急躁。我热爱这个城市,可是在炎炎夏日热岛效应下,在还要继续痛苦几年的拥堵交通下,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?

自行车之国舒适的慢

这一年来总是在想,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?手头有一份才发布的《IBM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报告》。说如果痛苦指数以100分为满分计,北京、墨西哥城得分99,出行交通痛苦指数列全球第一。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交通痛苦指数最低,仅为15。

同属北欧的哥本哈根自行车盛行即为佐证。丹麦是一个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,2008年达5万多美元。就我六天的访问见闻来看,丹麦无论穷富家家都有自行车。541万的总人口拥有超过420万辆自行车,人均拥有率名列世界前茅,即便有两台汽车的家庭,也准备了几辆不同的自行车。丹麦人爱骑车,不管是在阳光灿烂的春夏,还是在阴晦寒冷的秋冬。

在街头的一个有趣发现是,很多小轿车车屁股下面,都有两个突出的铁钩子,这里用来放置自行车。而自行车很多时候还倒钩着一个装有筐子的婴儿车,有的年轻妇女将小孩放进舒适的婴儿车,然后将婴儿车钩系在自行车尾部骑回家。浪漫的手推车也散落街头,男人在后面悠闲蹬车,女人坐在前方车位上,一起去超市购物,或者去运河边吹吹风,看夕阳。这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场景,自然是与丹麦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畜牧业分不开,在丹麦语中,丹麦为“丹人的田地”之意。

在丹麦骑车甚是愉悦,自行车道比汽车道还要宽,十字路口自行车也具有优选过路权。访问哥本哈根市区的所有行程,丹麦组织方代表、IMS创始人溥马丁先生,几乎每次都是骑车穿行于大街小巷,往往比我们乘坐的大巴先到目的地,感觉好似御风而来。

今年50岁的溥马丁并不年轻,他是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的一位著名主播。每天活动结束后,他都是把我们送回宾馆后,再一个人骑车回家。问他为什么不开车,他说,骑自行车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。去年4月他到中国旅游,也是一路骑车从上海到昆明。

溥马丁告诉我们,丹麦是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,特别是1973年西方世界减产、提价、禁运的石油危机,对丹麦是一个难得而伟大的倒逼机制,很多人在周末放弃开车,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。再加上城市不大,所以现在有很多人骑自行车上下班,既快捷、健身又环保。

自行车的特权多多

在丹麦骑自行车出行方便是有口皆碑。一是快捷,不必为交通堵塞浪费时间,在哥本哈根市区,自行车的平均时速为15公里,而汽车平均时速仅为27公里。二是环保,外加运动健身和省钱省心,如果每天以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,按车程5公里计算,每人每年可减少3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
为了降低能耗,让市民养成骑车出行的习惯,丹麦政府制定了不少激励政策。如哥本哈根启用专供自行车使用的快车道时,市长在道旁为骑车上班的人送上果汁和热茶。政府对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和居民出行的选择次序为:自行车居首,地铁其次,公共汽车第三,私人轿车最末。

便捷的地铁和轻轨车厢上,有自行车标志的专门空间,可以让乘客携带自行车上去,只需买一张自行车票即可。有一天下午,我们从建于“二战”前的哥本哈根中央火车站出发,去毗邻的瑞典边境小城马尔默,亲眼看到轻轨里的上下乘客,把自行车推下来搬上去,动作熟练,也没有人特意检票,一切显得自由、自然。

去年12月,著名企业家王石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,每天6公里的来回交通就是骑自行车。他在日记里很有感慨,“中国城市的规划部门可以借鉴丹麦经验,为骑自行车创造有利的道路条件,而不是机动车道把自行车者挤到人行道上。”

是的,人车混合道路令许多城市交通管理者头疼不已。丹麦采用的办法有点独特——修建自行车专用路网来平衡汽车和自行车。为鼓励骑车出行,哥本哈根市建成了覆盖整个市区的自行车道路网络,贯穿全城的自行车专行道达350公里,通过交通管制,确保自行车道在早晚交通高峰很少遇到红灯,最高时速可达20公里。

有心人的调查显示,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道,该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%,而汽车量减少10%。而且,自行车专用道与汽车道和人行道设计人性化,一目了然互不侵占。

哥本哈根市区内设有很多自行车不收费停车场,地铁前、商店旁、街道边,到处都有自行车存放架,丹麦议会的门前,建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。溥马丁说,“许多议员、内阁部长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。”上届同学在丹麦首相府,看到刚接受过采访的首相特别助理,一个人推着自行车拎着公文包外出,脸上没有窘迫,更看不出一点不自然。

现在,哥本哈根市政府致力于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,规划2015年至少50%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,至少80%的骑车者对交通状况满意,让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最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城市。

自个儿的自行车之城

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?世博会丹麦馆展示了《自行车之城》,影像里可以看到黄昏路灯下骑着自行车下班、结队穿过老城石拱门的年轻人;可以听到深夜的小巷里,一对恋人推着自行车并肩回家时的絮语;可以体会到骑车穿越林中路,和沙地上爬行的不知名昆虫、树梢上的鸟儿打声招呼……

“追赶战略”还是这个城市的建设主导,我们个人更需要放慢脚步,放慢节奏,知快守慢,张弛有序。从现在开始,我还是宁愿每天搭乘公交,然后在珞珈山站换一辆便民自行车,自觉践行这个城市的“慢行交通”系统。       我很享受现在的低碳出行,惟愿政府多建自行车专用道。

2010-07-11  05:26:46 来源:长江商报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郑良中

郑良中

2篇文章 13年前更新

现为《长江商报》助理总编辑、编委会成员。北京大学《财经》杂志奖学金获得者(2009)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2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10年 2篇